在slackware上的兩個月
December 2, 2021•231 words
在slackware上的兩個月
大綱
- 前言
- Slackware的發行版與安裝
- Slackware開機後的體驗
- Slackware的發問與文化
- Slackware的眉眉角角與明顯缺點
All of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Linux is without drawbacks. UNIX and UNIX-like systems are an alien environment to most PC users;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is alien (albeit no stranger than MSDOS, because it's only long habit makes MSDOS familiar). More seriously, there is no singl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lthough that situation appears to be changing); several different GUIs exist, ranging from the spartan layout of the twm window manager to the hang-on-isn't-this-Windows-98 plane of KDE or GNOME. All of this can make the transition to Linux a jarring experience; it helps to have a patient friend who doesn't mind answering lots of silly questions, not to mention a couple of books and a willingness to spend some time learning.
——來自Charlie Stross的專欄 "Linux: where it's at and where it's going(1999)"
前言
知道Linux是什麼的人已經夠少了,更別說真的有在用的人了。但想到Linux發行版,至少在台灣,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Ubuntu,Arch,Fedora等等。總之第一個想到的絕對不會是這篇文章的主角 -- Slackware。
為什麼是Slackware?
2012~3年,我初次接觸Linux,當時先從Ubuntu用起,因為速度太慢再換到Xubuntu,後續又用了Lubuntu、Bodhi Linux、Slitaz、Puppy Linux等各種千奇百怪的發行版。Slackware則是因為看了維基百科的Linux歷史,「最老的活躍Linux發行版」;再看了Slackware的Distrowatch,看起來套件還算新,於是就下載來用了第一次。但當時不太喜歡KDE4的界面,加上Slackware對於新手不太友善,最後記得是因為筆電闔起來無法休眠,我也不知道怎麼修,就結束了我與Slackware共處的短短幾天。
時過境遷,2020年尾我買了一台二手Macbook,用了MacOS一小陣子,就犯賤把MacOS刷掉,裝了Fedora。但用了一兩個月後,在一次更新中,Wifi等等的功能一夕之間全部失效,我也懶得修,於是又想起了Slackware。這次裝的是-current,KDE更新到了Plasma 5,不論在實用性或美觀上面都比KDE4好很多,使用上跟同期GNOME比起來也比較順手。再加上Slackware預設裝了幾乎所有我會用到(和許多其實用不太到)的東西,因此裝完之後就可以馬上開始使用了。當然他還是有許多眉眉角角需要修改、注意,但此時的我對於Linux上的問題解決也比較熟悉,因此不是什麼大問題。以下介紹一些我這兩個月使用Slackware下來遇到的趣事與痛點。
人物
Slackware與Ubuntu、Red Hat Enterprise等企業級發行版較不同的地方是,因為不是以公司的形式營運,因此「人物」在開發過程裡相當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見到的名字:
- Patrick Volkerding (volkerdi)
Pat是Slackware的主要開發者、「終身仁慈獨裁者」(BDFL),負責統合開發、管理網站等。他主要的對外溝通管道是Slackware的ChangeLog,與他本人的Patreon。 - Eric Hameelers (alienBOB)
Eric是極度活躍的Slackware開發者與套件維護者。他有自己的的部落格與網站,從其中可以連結到他的套件庫、最新的Slackware ISO、Slackware Live的ISO,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東西。他還有自己的Slackware Wiki,可作為Slackware的補充資料。 - Ponce (ponce)
上過slackbuilds.org或用過sbopkg、sboui的人會發現,許多SlackBuild的尾綴都會出現「ponce」這個名字。Ponce有自己的部落格,也常在LinuxQuestions論壇裡出沒,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當然,這種神人等級的人是少不了自己的套件庫的。 - Robby Workman (rworkman)
美國高中物理老師,主要負責各種說明、教學。這些說明可以在他網站右邊的「HOWTO Page」裡面找到。 - Willy Sudario
印尼人,是Slackware非官方新聞網站的主要更新者。
當然,我一定漏掉許多沒發現的contributor。歡迎大家聯絡我來擴充這個名單。
找資料/問問題
在搜尋引擎上搜尋Slackware,第一個搜尋結果通常是Slackware的主網站。點進去之後會有種瞬間回到1998的感覺:
這個網站從Slackware 14.2在2016發行之後,就許久未更新,也難怪常看到有人以為Slackware已經停止開發了。必須說這不是很好的門面。
那麼,想關心Slackware的開發狀況與最新進展,又該從哪裡呢?
管道其一是Slackware64-current的ChangeLog.txt。這是一個文字文件,記錄套件或其他東西的更新狀況。但裡面除了套件更新的狀況之外,偶爾也會出現Pat Volkerding自己的筆記或公告。另一個管道是各個開發者自己的部落格,在上一章列了其中一些。
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先上Slackware的Wiki找找有沒有相關的頁面。
但如果要問問題或是看看最新的Slackware開發狀況,LinuxQuestions是最好的去處。Slackware的Matrix群組(#slackware:matrix.org)也是其他能討論、跟上最新開發狀況的地方。
至於最新版 (-current) 的ISO檔,最好的方法是去https://slackware.nl/slackware/slackware64-current-iso/下載。而其他的鏡像站(Mirrors),可以在Slackware的鏡像站列表找到。但最穩、東西最多的依然是Alienbob開的slackware.nl鏡像站。
關於發行版
Slackware的發行版本以更新頻率來說,分成兩個版本:Stable與current。Stable是正式發行、有版本號碼的,而且強調的是「穩」,因此在發行之後基本上不太會有套件更新,頂多偶爾來個安全性更新。而-current可以說是下一個版本的前身,會不斷有套件更新,因此照理來說比Stable更不穩定。屬於Stable的最新版本是2016年出的Slackware 14.2,相對於現今,套件是老了些,因此不建議使用。而-current目前幾乎每天都會有套件更新,但依照我個人的經驗,就算每天更新,整個系統還是相對穩定;就算有什麼東西壞了,基本上下一次更新就可以成功修復。
Slackware的安裝
在開始安裝之前,請確認CPU架構為何,RAM與空間是否足夠,與Secure Boot是否為開啟狀態。
目前Slackware直接支援的CPU架構有x86、x86-64與arm。其他架構可能要直接從原始碼編譯。RAM的需求因人而異,根據Slackware的HOWTO(2021/12/2),至少要有1GB的RAM,但依照我的經驗,如果要跑得動KDE+各式應用程式跟網頁,至少要4GB,而8GB會比較保險。如果RAM在4GB以下,可以考慮用不吃那麼多RAM的視窗管理員。
至於Secure Boot,能從BIOS/UEFI界面中關閉的話就關閉,不能或不想的話可以參考alienBOB的文章。
Slackware的安裝其實蠻直覺的,這部份可以參考Slackware HOWTO(英)中的第四部份「Installing the Slackware distribution」,或是愛琴海騎士團的圖文教學。值得一提的是,愛琴海騎士團那篇是針對Slackware 8.1的,但安裝方式至今大致上還是一樣。
(我有空也會寫個安裝教學的...等我...)
安裝完Slackware後重開機基本上許多東西應該都在定位了,但事情並非就此結束。(我是不是沒說過,用Linux是條漫長而不平的路?現在開始有點感覺了吧。)
安裝完重開機後的後續處理
我分成兩部份講好了:開得了機跟開不了機。
開得了機
恭喜,Linux核心跟核心模組們已經把大部分的工作做完了。接下來只要確保所有設備運作正常、中文顯示與打字正常,基本上就可以安心好一陣子了。但該做的還是要做完。(像極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