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麥海員教堂:金鐘大廈裡的歷史低語與北歐之光


🇩🇰⛪ 丹麥海員教堂:金鐘大廈裡的歷史低語與北歐之光


🏯 一座百年古宅的命運輪轉,從革命避所到北歐教堂?

誠然如此。這不是小說,而是真實存在於新加坡的奇蹟。

位於新加坡邊陲的馬寶山(Mount Faber)之巔,靜靜矗立著一座紅磚白牆、圓頂高聳的古老洋樓——金鐘大廈。今日,它是丹麥海員教堂(Danish Seamen’s Church),然百餘年前,卻是一處風雲際會之所。

1911年,孫中山先生為逃避刺客之追殺,秘密下榻於此,並在英國殖民警方的庇護下,於大廈內與同志密議,籌謀回國建立中華民國之大計。此事由屋主陳武烈先生親自安排,足見其於政治與國際關係之影響力。


👤 陳武烈何許人也?非僅富商,更為東南亞政商通天人物

其名不僅載於新加坡史冊,亦於中國近代史中留下一筆。

陳武烈,乃新加坡知名慈善家陳篤生之曾孫,陳金鐘(Tan Kim Ching)之孫,金鐘大廈之命名,即為紀念其祖。

其人不僅財力雄厚,亦與泰國皇室關係密切,常年來往於暹羅與新加坡之間。更重要者,為孫中山在南洋地區之堅定支持者,為同盟會、國民黨提供資金與庇護,堪稱革命之幕後功臣。


🏛️ 金鐘大廈:中西合璧之建築奇觀,亦是文化交融之象徵

其風格之多樣,令人歎為觀止。

金鐘大廈建於1909年,設計出自當時本地著名建築師黃務德(Wee Moh Teck)之手,呈現愛德華時代建築風格,並融合多元文化元素:

  • 外牆採紅磚白灰,俗稱「血與繃帶」風格;
  • 屋頂設有類似泰國佛塔之圓頂,象徵屋主與暹羅王室之淵源;
  • 立柱為古希臘式多立克柱(Doric columns),屋簷飾以希臘風浮雕;
  • 屋簷邊緣開有星形孔洞,具華人傳統風格之裝飾意涵。

如是建築,在今日之新加坡,實屬鳳毛麟角。


🏥 曾為醫院,亦為避世之所,今成信仰與文化之殿堂

金鐘大廈之身世多變,宛如一位歷經滄桑卻風采依舊的貴婦。

  • 1920年代,該宅曾為私人醫院所用,醫者於其內行醫施藥;
  • 1938年,新加坡港務局收購之,用作行政用途;
  • 1985年始,由丹麥海員教會租用,並改為教堂至今。

此處見證新加坡百年變遷,從私人宅邸、醫療之所、政府產業,最終成為北歐信仰文化於東南亞之據點。


⛪ 丹麥海員教堂:不僅是教堂,更是文化交流與社群凝聚之所

在熱帶島國的一角,竟能感受到北歐冬夜中燭光搖曳的溫暖。

自1984年起,丹麥海員教堂於此落腳,服務旅居新加坡之丹麥公民與水手,提供:

  • 宗教禮拜、婚禮、洗禮等神職服務;
  • 傳統節慶活動,如聖誕市集、聖露西亞節(Lucia)、復活節等;
  • 丹麥語言與文化課程,促進本地與北歐之文化交流;
  • 社區聚會與慈善活動,與新加坡多元社群互動。

教堂之氛圍,既莊嚴誠摯,亦溫暖親切,成為異鄉人心靈歸處。


🧱 為何未遭拆除?在高樓林立的新加坡中,金鐘大廈如何倖存?

因其歷史與建築價值,實難以取代。

2005年,新加坡政府將金鐘大廈列入「南部山脊保留區」,正式成為受保護歷史建築。其理由有三:

  1. 建築風格獨特,為本地極罕見之多文化融合體;
  2. 歷史地位非凡,關連孫中山、暹羅皇室、南洋僑界;
  3. 現今仍活化使用,且維護得宜,具社會與教育功能。

此乃新加坡「文化保留與現代發展並進」理念之最佳範例。


🔮 展望未來:從歷史寶藏走向文化前鋒

丹麥海員教堂,並不止步於過往榮光。其未來發展方向包括:

  • 擴展教育與文化交流項目;
  • 與本地慈善機構合作,投入社會關懷;
  • 推動跨宗教對話,促進社會包容與多元理解;
  • 向公眾開放更多導覽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座百年古宅。

🧭 結語:一屋之內,蘊藏跨越大洲的歷史命脈

金鐘大廈,非僅為磚瓦之構,其牆壁之間,流傳著來自中國、泰國、丹麥與新加坡的歷史低語。它是一處:

  • 🌏 多元文化相遇的交匯點;
  • ⛪ 信仰與社群之庇護所;
  • 📖 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當你走近那紅磚古宅,耳邊彷彿傳來1911年的革命密語,又或是遠方丹麥教堂鐘聲的回音。


📍 資訊一覽

  • 地址:新加坡 Pender Road 10號
  • 開放項目:宗教禮拜、節慶活動、文化講座、社區聚會
  • 建議造訪時間:聖誕市集或聖露西亞節期間,最具氛圍

📚 延伸思考:

  • 孫中山在大廈期間,是否曾於此撰寫重要文稿?
  • 泰王子為何客死新加坡?其身後又有何影響?
  • 此宅地下是否真有密道?(歷史愛好者已開始尋找)

懷著敬意,我們聆聽歷史;懷著好奇,我們走入建築。金鐘大廈,仍在訴說那跨越百年的故事。

🇨🇳🇹🇭🇩🇰🇸🇬



You'll only receive email when they publish something new.

More from Nomad Notes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