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之思

昨天在知乎上看了一个问题的回答

如何避免孩子早恋?

昨天我看了这个回答以后,差点一晚上都没睡好觉。尤其是答主的这一段话

为什么在我漫长而苦闷的青春期里,一提到这件事,我父母就说,因为我早恋,让他俩在所有的亲戚朋友面前没办法做人,抬不起头来。(可是明明是他们主动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的啊,他们如果不说,别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情况,我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为什么他们自己把我早恋的事到处说,把细节和情书的内容一遍遍讲,然后又责备我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这样的父母,也是极品了。可是我想来想去,却觉得这样的影子,在每个父母/老师身上,甚至是每个同龄人的身上,都有那么一点。

初三的时候,我有两个同学,一男一女,两个人『早恋』。说是早恋,其实可能更多的只是被贴上的标签。他们两个,可能只是互相之间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的好感,可能根本就没有到恋爱的程度。可是当时呢,当时我们全班,甚至全年级的人,都『公认』了『他们俩是一对』这个事实。当他们俩走在路上,即便没有肩并肩手拉手,也会惹来围观者的『嗤嗤』声。老师经常找他们俩谈话,虽然他们俩一直不当回事。后来他们俩几乎是班级里的反面典型。老师当众暗示过我们不要像他们俩一样;而他们自己,则处于看起来常被戏弄实际上被孤立的那种局面。再后来怎么样,我也不必再说下去了,大家都知道。

而我,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员;现在想起来,我也是『作恶』者之一,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我呢?我从小学开始,一贯被当成『好孩子』,因而从那时候开始,我最怕的就是被人非议 —— 同学也好,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我的某个小学老师甚至说过,『因为批评而哭过的都是好学生』。当然,我不是想把这位老师批判一番,毕竟她对我还是有很好的影响的。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变得越来越胆小,或者说,『怂』。我所怕的是那些大人口中『好孩子』不会做的事情,就比如说早恋。因而初中以后,我为了『避嫌』,甚至都不和女孩子说话,一句话也不说。怕的就是像我上面描述的那两位同学一样,被人在背后议论,在背后被嗤之以鼻,『给父母/老师丢脸』。这种心理慢慢地演化成了一种恐惧感,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 现在,我几乎没有办法正常地和女孩子们交流,哪怕就是打个招呼聊聊天,也会紧张的不行,同时不由自主地避开目光,打量四周,尽管我知道正常的交流并不会带来什么非议。

还是在初中。那个时候,我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这件事情呢,后来被我当时的班主任知道了。我的班主任便找我去谈话,大概的意思是他脑补了一下我会用手机做什么,然后教育我了一番『手机害人啊』『互联网害人啊』之类的大道理,总而言之就是叫我不要用手机。然而问题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我拿手机来干了啥;我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被害』的现象(找不到妹子算被害吗?);他就这么认为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就和上述的那个知乎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有的人总是喜欢幻想孩子会做出什么不对的事情,然后添油加醋加以恐吓,仿佛这样的事情已经带来了不得了的灾难;而殊不知其实这只是一种妄想,这只是在推卸责任罢了。

这篇文章不是在宣扬早恋,更不是在说沉迷网络游戏是什么好事情;我只是在说,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在不由自主地推卸责任,把全部责任强加到无辜的当事人身上 —— 而当事人往往只是个孩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家长甚至旁观者们所持有的价值观未必就是正确的,而这样的观点总是倾向于在孩子身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影响。『早恋』这个问题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个笑话讲得好,说咱中国的家长啊,在22岁以前总是想方设法地阻止『恋爱』的产生,而在这之后则疯了似的『逼婚』,催着找对象。而仔细想想看,一个连『爱』这种情感的产生都被扼杀了的人,怎么可能真的『找到对象』?即便是找到了,又如何能够正常地生活一辈子?这里我就不想提『幸福』二字了,这已经是奢求。

所谓德高望重的师长,很多时候,他们所持有的教条便是和『早恋』一样的伪概念。他们道貌岸然,仿佛一切真理都在他们那一边,仿佛他们的那一套全都是『为了孩子好』。很多旁观者也往往持有『为了你好』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这倒也是很有意思,好像所有行为套上了这么一个帽子便可登大雅之堂。我送你们两个字:恶心。

前两天坐车回家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成年人可不可以过儿童节』。私以为,儿童节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玩』一个字上。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儿童玩,那么恕我直言,单独安排这一天,一点意义都没有。记得家长们在儿童节这一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今天是儿童节先不管你,但是明天blahblahblah』。这便是儿童节异化的表现了 —— 它绝对不仅仅是让熊孩子们疯一天而已。

你们花了钱,给孩子买了各种新奇的玩具;你们用了心,给他们做了各种礼物;你们耗了时间,陪他们到处疯狂。可是你们没有想过,儿童节到底是为了什么。妇女节是为了让妇女疯玩吗?母亲节和父亲节是让父母疯玩吗?不是的,它们都是为了 呼吁保护某一类人的权利, 或者 呼吁社会关注和平等对待某一类人。儿童节不仅仅是物质化了,还是被异化了,它早已偏离了它的初衷。儿童节就是给这些成年人,或者同龄人中的旁观者,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对待儿童的方式的。你们以为自己关心儿童,却忘记了自己对他们的成长所应该担负起的那些责任,如此恶性循环,一代又一代,我无法想象这样的未来。

吾辈以为,只有当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事情真正消失之时,才是儿童节真正到来之日。


You'll only receive email when they publish something new.

More from Typeblog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