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到了新加坡 C2E
July 6, 2025•455 words
二十四節氣到了新加坡,就像廣東人到了北京,有點水土不服。
古人制定二十四節氣,是因為中原大地四季分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民靠天吃飯,不懂節氣就要餓肚子。可新加坡這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夏天,溫度永遠在三十度左右徘徊,下雨就像開水龍頭,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你跟新加坡人說什麼「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他們會覺得你是不是中暑了。
但是呢,文化這東西就是這麼奇妙。新加坡華人雖然已經好幾代了,骨子裡還是有那份中國情結。中醫館照樣掛著「順應節氣,調養身心」的招牌。
醫師穿著白大褂,一本正經地告訴你:「現在是立秋,要少吃寒涼食物。」外頭烈日當空,冷氣開得嗡嗡響,這話說得連他自己都有點心虛。
不過說回來,新加坡人也不傻。把二十四節氣當作文化符號來保存,就像把古董放在博物館裡一樣。
冬至該吃湯圓還是吃,清明該掃墓還是掃,該有的儀式感一樣不少。只是這些習俗到了熱帶,味道就有點變了。
其實仔細想想,文化的傳承本來就不是死板的照搬。新加坡人把二十四節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裡,該保留的保留,該變通的變通。
中藥店還是會根據節氣推薦藥材,但更多是為了讓客人有個心理安慰。餐廳還是會在特定節氣推出應景...
Rea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