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几乎是从中国来的,那为什么很多国人宁可喜欢日本文化,对传统文化不闻不问?

为啥?为什么对传统文化不闻不问?

那我得问你,你觉得今天,我们还有传统文化吗?

那你能告诉我,咱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或者说提起传统文化,普通人会想起什么?书法?民乐?京剧?茶?还是传统节日?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什么人就该喜欢什么文化一说,不是说中国人就应该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有魅力,受人喜欢,所以中国人才会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文化的魅力,一在于仪式感,二在于足够的有趣,足够的吸引人,足够的让人产生好奇与探究。

而且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成体系的,而不是散碎的,除了今天的中国。

近些年,国家不断说文化复兴,文化输出。

可结果呢?就是中国的文化发展策略,特别的拧巴。

它既想复兴传统文化,又在不断地切割自认为不好的部分。

一系列的“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结果就是变成了自我文化阉割,让传统文化失去了普通人接受并喜爱的基础。

因为咱们在糟粕与精华之间的取舍,并不是以民众需求为基础,而是在其中参杂了大量的政治考量。

留下的东西足够的高大上(书法、京剧、名著、思想哲学等等),但失去了普通民众的参与度。

在今天,我不得不说一句,在所谓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指导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是极其失败的。

那么回到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国人喜欢日本文化超过咱们自己国家?

因为人家文化的入门门槛足够的有趣,也足够的低。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好奇却没有,而人家日本有。

日本在中国的文化输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日蜜月期时,大量引进的日本电视剧。

人家输出的是什么呢?是爱情,各种催人尿下的爱情或是亲情,为什么?

因为第一,爱情和亲情是人类的通用语言,欣赏起来没有文化壁垒。第二,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对于爱情的观念很保守,年轻人的爱情观很保守,而当时的日本电视剧就很好的满足了民众对于情感的好奇与需求。

这第一波输出不得不说非常成功,当时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流行,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到今天我妈都还记得那些个电视剧。

第二波,日本深深的影响到了整个八零后,那就是动漫。

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点了。

鬼神文化。

众所周知,建国后咱们没有鬼、没有神、动物不能成精,妖怪不能显形。

单就这一点几乎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打到半残。

别觉得我危言耸听。

要知道,殡葬文化、祭祀文化、鬼怪文化,在任何国家,任何文明,任何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都是重要的一环。

无数国家文明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些所谓的“迷信文化”上建立起来的,咱们的传统文化与节日也同样不例外。

要知道,人类对于神秘、对于未知、对于死后世界的各种幻想与好奇,近乎于本能。

可咱们就牛逼了,非要反这个人类本能。

所以咱们国人想看类似的现代文化作品,就只能去看美国的、韩国的、日本的,只能去接受外来文化。

不信你去看,这个世界只有两种文化输出的最狠,一是政治哲学,什么民主啊,自由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类的东西,二就是各个文明文化中的鬼神文化或者说是神秘文化。

日本动漫的宗教文化与鬼神文化的元素非常浓厚,尤其是最初传入中国的那一批。

《圣斗士》希腊神话背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漫画启蒙。

《七龙珠》因为借用了西游里的一些东西,对当时的中国青少年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天空战记》印度佛教背景。

《EVA》西方天主教背景。

《幽游白书》中国地府神话背景。

以上都是当时在中国最为流行的漫画,除了两个,《机器猫》和《灌篮高手》

《机器猫》是因为设定足够有趣,它满足了人们最真切的幻想,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朋友。

而《灌篮高手》,只能说它把少年的热血中二写到了极致,可以说它直接推动了中国男篮的发展,不仅影响到一职业男篮运动员,还培养出一大批球迷(当时在中国认识樱木,流川的绝对比认识乔丹、罗德曼的多)

所以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当时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日本动漫,除了《机器猫》和《灌篮高手》,剩下的全都是带有鬼神元素的漫画。

不仅如此,当时中国最火的两部电视剧,每年暑假无限循环的也只有两部《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民众有对这方面的文化需求。

可咱们没有,于是十多年过去。

我们发现,年轻人了解日本传统神系谱甚于咱们中国的传统神明。

他们知道了天照、知道三神器,知道阴阳师,知道式魂,知道八岐大蛇、甚至从这些动漫作品中,了解到日本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还有日本人的思想与价值观。

而咱们?十几年过去,依然还是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榜。

对,封神榜后面都不怎么放了,哪怕有很多人想看。

所以你说日本文化都是从中国来的,可问问自己,这些在中国最流行的日本文化,中国现在有吗?

别说日本,就连美国也一样。

漫威系列电影涉及到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等等西方文化。

《哈利波特》也是通过这种幻想类作品,向中国人输出他们的巫师文化。

《指环王》典型的西幻史诗,里面有着太多西方的神话历史元素。

还有《权游》等等在中国流传的作品,同时向中国人输出着人家的价值观。

说句不好听的,就文化而言,咱们的操作,等于自废一条腿。

所有国家都知道,鬼神文化对人的吸引力,所以各个国家都有通过对于古代神话、鬼怪文化的现代再加工,在此之上再加点私货,这就是现代文化输出的核心。

最后,再说最重要的一点,文化的传播是需要载体的。

传统文化更是如此,载体受人喜爱,人就会自然而然喜欢上传统文化。

近几年,有很多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动漫,比如《一人之下》,可结果呢?

咱们国家天天叫喊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天天叫嚷着国外文化入侵,天天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就明说了吧,这么搞下去,中国的很多年轻人永远不会喜欢传统文化。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喜欢什么,这个国家就禁什么,逼着传统文化变成曲高和寡的东西。

让传统文化高雅,也让传统文化远离了大众。

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就是电视、电影、游戏、小说、漫画。

可现实就是,在中国以上所有的东西,都是青少年时代的禁忌,都是不利于学习成长被当作“坏”的东西。

偷偷来都不行,会被举报。

而从内容上来说,年轻人感兴趣的题材也几乎被禁完了,你让年轻人拿毛线去喜欢传统文化?

————————————————————————————————————————

看到大家的评论,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我这人不恨国,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真是心痛中国文化搞成现在这个奶奶样。

有人说我偏激,我认了。因为不偏激,不能表达我内心的愤怒。

知道我愤怒什么?

看韩国申遗我不愤怒,因为我知道那是扯淡的事儿,那么多人怼韩国的事儿,也就不差我一个了。

可是日本呢?你们知不知道,现在很多国人,是国人以为“九字真言”,以为“结印”都是日本人的。

说起“九字真言”没有几个人会想到道家,会想到《抱朴子》,他们想到的全TM是《火影忍者》。

谈狗屁的传统文化复兴?

有一天,当我走在街上,看到中国国内拍的《阴阳师》,而且还是以日本人的阴阳师为主角拍得电影,堂而皇之的在上了院线后。

我的内心只想对中国那帮搞文化的官员和广电,大声说句:CNM!

是放心张道陵、吕洞宾、葛洪这些大佬回不来,还是怎么滴?

中国的不让拍,去拍日本传统的鬼神小说?

这操作都让人窒息。

天天说传统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都丢完了什么的,可到底对传统文化复兴做了什么?

老百姓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一个一个消失的莫明其妙。

说个最明显的,“表字”,这玩意儿怎么没了?

建国大佬们都还有表字,然后突然间这玩意儿就没了。

天天说人家国外怎么样怎么样,有一端时间年轻人学着国外搞什么成年礼(我是经历过的)。

然后说我们连成年礼都没有。

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在墙上。

冠礼,让人吃了?

说起成年礼,冠礼从整个世界来看,都是文化氛围,仪式感最重的礼节。

但现在没有了。

别给我说什么封建或者说破坏民族团结那一套,文化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更改的。

咱们的传统文化也不是保持几千年不变的。

改,就还有,而没了就是没了。

如果怕这怕那的,就不要谈什么文化复兴。

————————————————————————————————————————

看完评论,再说两句。

有人说我老说鬼神文化,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只鬼神文化。

没错,是的,但我只是拿鬼神文化作为举例,因为这个世界所有的文明的文化,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宗教文化之上,而宗教文化的基础,则是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可以说是先民们最早的幻想类作品。

哪怕中国没有宗教,我们传统礼仪中,将近百分多六七十都来自于鬼神文化,因为在古代,祭礼是一种最常见,范围最广,受众最多,仪式感最强,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能接触到的大礼仪,而祭礼的基础就来自于鬼神文化。

所以我才说废掉鬼神文化,等于打残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另外,作为一名小作者,哪怕不是网文类的,但是我不得不说,网文对于现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要远远高于传统文学,我并不贬低传统文化,只是我在网文中看到了许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努力。

比如专写古董文化的大神——打眼,我就是因为看了他的《黄金眼》才开始注意古董这一块。

比如将中国道教文化与现代冒险元素结合的让我热血沸腾的《茅山后裔》,这本书我不只买了实体版,还下载了全套“盗版”青雪版说书,别骂我,因为我找不到正版的。

更比如一些小众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画家》、《技艺天王》等等,专门讲述传统文化的内容。

这些网文,虽然有些,无论是文笔,还是遣词造句,或是文学性都不如传统文学。

但它们真的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件事上,做到了许多传统文学做不到的事儿。

编辑于 2022-08-03 16:28


You'll only receive email when they publish something new.

More from 滿島光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