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錯流動
September 17, 2024•14 words
最近突然回想到Chris Bail有一篇文章叫做Channeling Hearts and Minds,這篇研究的主要發現是倡議組織的論述會在理性與感性中切換,當倡議論述的理性成分過多,就構成了感性論述萌發的機會,反之亦然,如果大部分論述都是偏感性,就會創造理性論述出現的機會,所以理性跟感性論述會不斷反覆交錯消長,Bail把它叫做Alternating Currents(交錯支流)
之所以會想到這篇文章是因為,這個交錯流動的意象還蠻有趣的,社科理論在處理「兩個相反論述」的理論heuristic有很多。在我學過的東西中,第一個是黑格爾的辯證法(類似一個正反合不斷精進的過程,左派政策過頭就右派政策,最後越修越中間);第二個是Abbott的Fractal Heuristic(類似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就像一個晶體一樣可以一路往下切,建構主義中有實證主義,實證主義中有建構主義);第三個是孔恩的典範轉移,就是當某A世界觀破洞越來越多時,人們就會期待並接受某B世界觀,而這個轉型是非常全面的摒棄。我還想得到一些其他heuristic,不過會越談越玄(講的好像現在沒有已經談得很玄了)
My point is,我覺得這個Alternating Currents的意象有趣點在於,它完全沒有在在乎所謂的真相或truth value,它就是一個很cognitive的argument:人們接收到太多A的時候就會感官疲勞,然後B就會變得比較新奇,反之亦然
例如說,或許人們本來就沒有I人E人之分,而是大部分人E久了都會累,I久了會孤單,我們永遠就是在這兩個極端中擺盪;學術風格也是,太多量化研究的領域突然出現一個質性就會顯得很有趣,反之亦然;我們也不需要選擇自己要當冷漠的人還是熱情的人,反正冷漠久了就會懷念熱情的好處,熱情久了就會懷念冷漠的好處。人類的無常其實很正常,因為認知上我們就是會對於同一套東西厭煩進而想要換來換去,沒有原則才是最自然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