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寫作練習2.0

舊站為期一年的付費方案到期,回顧過去一年的使用頻率和寫作習慣,若說要為此續五年長約,財富還是沒那麼自由。

考慮另覓他處後,我在一個當薪水小偷的早上找到了Standard Notes。作為筆記軟體,功能上提供端對端加密、裝置間同步、本機備份,筆記內容可以公開發布到個人頁面,提供電子郵件和RSS訂閱,有Guestbook讓人匿名留言,免費版就能滿足我大部分的使用需求,立刻決定搬過來。

把舊作重新排版,整理安頓好之後的下個問題是:要寫什麼?練習了一年,還要再繼續練習嗎?

過去一段時間,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對我來說變得困難。在社群媒體上書寫必然伴隨被觀看的自覺,直接或間接影響書寫的內容;即時性書寫引來的探問下隱私被犧牲,最終導致我決定再也不在社群媒體上寫自己的事。曾經在推特(我仍然拒絕稱呼它新的名字)看過一張截圖,發文者說是認識的人從推特離開前留下的推文:「有人每天溫柔地聽我說那些無關緊要的日常,我就不需要這裡了。」我很幸運,在成為社群網站幽靈深居簡出的這段期間,有一些人願意溫柔地聽我說話。

既然如此,那還為什麼寫?開始這個練習前,我為站點寫過一行簡介:「寫新陳代謝後的記憶,嘗試消化現實並生產語言。」我想找回描述日常的語言,想重新練習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不在乎要讓誰知道我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但我要為非虛構存在的自己留下語言。為什麼需要這樣的語言?我在讀《進烤箱的好日子》的時候找到一個很接近的答案:「能讓你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的,不是記憶,而是語言。」

當我試著說一件事,腦中會自動出現關聯的記憶,我將記憶裁切拼貼,移花接木成新的語言。在個人部落格上練習的這一年,我不去意識讀者地寫,寫成的文字隨機與未知的讀者連結,回到社群媒體氾濫前網路書寫的模樣。我想繼續這個練習,再厚顏無恥地寫一些自己的事。如果有人對我的語言好奇,可以選擇自在的方式讀,可以留言告訴我你怎麼讀。隨你喜歡。

我偶爾會想像,有人把我的語言剪下一小片收起來,在連我也忘記它存在的時候,它從過去的縫隙掉出來,成為別人的記憶。


You'll only receive email when they publish something new.

More from utakata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