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mber

Flirting with your possibilities ~

目标感

虽然出自同一所学校,但有没有目标感,成为人和人巨大差异的分水岭。 迎欢的故事,虽然经济条件比则良等农村孩子稍好,但是她也讲到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和后台。硬实力也是很有限的: 她意识到自己没有背景和后台,没有像不少同学那样,选择考公务员以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平时兼职经历过“在天寒地冻的超市门口理货,站在道路中间派传单,在广告公司熬几个半宿还被训得一无是处,当个财经网站的实习生才发现生活处处是套路”的各种折腾后,她同时放弃了学校最大的就业优势,没有选择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这种一进去就必须站柜台、跑业务的工种,让她一眼就看清了前景和真相,她不想在含金量不高的工作历练中,浪费宝贵的青春试错机会。 对社会的运行规律很了解,从而能比较清晰的定位自己。相比之下,不去了解社会的则良,对自己的目标定位是希望将来能改变汕头的落后经济。理想是很好的,但是从哪里做起呢?对自己的具体的计划是什么呢?这样的目标其实还是等于没有目标。 另一个孩子晚秋,同样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学什么,学不了什么。 ——出生于汕头市,家在市内有宽敞的住房。她自称是“学渣的逆袭”,高中时就读一所普...
Read post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 字幕

So you were raised in a zoo? Born and raised. In Pondicherry,in what was the French part of India. My father owned the zoo... and I was delivered on short notice by a herpetologist... who was there to check on the Bengal monitor lizard. Mother and I were both healthy... but the poor lizard escaped... and was trampled by a frightened cassowary. The way of karma. The way of God. That's quite a story. I had assumed your father was a mathematician because of your name. Far from it, I was named after...
Read post

夜读 《灰犀牛 2》@2022-09-12

人们对工作的期望正在发生变化, 这不仅是因为年青一代的态度,也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性质。 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机器将取代很多工作,而最成功的团队将涉及人类拥有但机器不具备的技能:策略、同理心、团队合作、创新、创造力和处理不可预测情况的能力。 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未来技能的重中之重,还有社交智慧、协作力、领导力、以及批判性和复杂性思维(以创造性和多维的方式将各个点联系起来的能力) 要采取的关键步骤包括建立支持系统和承担表达需求的责任。“你的社群和支持网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其他自由职业者、朋友。你需要具备与他人交流挑战和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学习” ...
Read post

夜读《自卑与超越》@2022-09-10

我们有时候会在某方面自卑,进而觉得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很没有意义,好像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比如是不是项目中最核心的工作,是不是最具有创造性。阿德勒说,追求优越感是人的通性,自卑感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 但是如果好高骛远,目标太过远大,而行动又不足够实际,太过着急,不脚踏实地的时候,就容易变成自卑情结,这时动作会变形,很可能通过逃避问题,用其他方式获得别人的关注,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需求,这时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解决。 阿德勒说,世界并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事物的时候,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去感知的,所以我们感知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所以人不能脱离经验存在,否则毫无意义。 就像未经世事就去禅修,努力让自己处于单纯的环境中并不有助于找到生命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感受到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呢?阿德勒认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的意义感来自于为他人做贡献, 但是在为他人做贡献的时候,并不是要牺牲自我,而是学会合作。合作是我们一起把饼做大,而不是怎么分这个饼,计较谁分得多。 你做好你擅长的事,我做好我擅长的事,如果抱着要真正做出贡献的目标,那么哪怕我现在不擅长这...
Read post

只有在某种形式的草稿出现之后,写作才算真正开始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如果他还对自己写作的主题抱有希望,那么写作瓶颈是他必须越过的障碍,只是这个障碍有时看上但他们失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明确想要说些什么之前,他们没法让自己全身心投入。 “你每天实际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但无论如何,你的思绪都是24小时运转的——真是这样,睡觉时也不例外。只有在某种形式的草稿或初稿出现后,写作才算真正开始。” “你对不熟悉的资料的初步理解,通常是粗糙和笼统的。但是,只要你专注于理解新东西,意识就会像“织毯子”那样,开始自行梳理问题。单靠反复阅读一段文字,或是被动地观看幻灯片,无法专注。只有努力用自己的话解释资料,联系事实,让资料形象起来,把它和已知的东西相关联,你才能真正做到专注。” ...
Read post

通过学习打绳结的过程,来看我们如何学习

From 《认知天性》 即使有人教我们打绳结,我们也记不住方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练习,也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假设某天你在公园里碰见了一名鹰级童子军(美国童子军年龄最高的一级组织)在教打绳结。你一时兴起学了一个小时,他演示了 8-10 种绳结的样式,解释了每种样式的用途,让你进行练习,临走还送你一条小绳和小册子。 你回家后下定决心要练习这些绳结的打法,但是生活太紧张,没有练习的机会,绳结手法很快被忘掉了,整个事情就告一段落,什么也没学到。 说来也巧,第二年春天,你买了一艘小船,想去钓鱼。你把锚系在缆索上,但是手拿绳子不知所措,只记得绳子末端绕一个圈,然后你把童子军小册子找出来重新学习如何打单套结。然后你把口诀记起来了,也打好了结,和你心里想的童子军的作品一样。 之后你在椅子旁边放了一根绳子,在电视播广告的时候练习打单套结,在之后的几周里,你吃惊的发现,只要有一根打好结的绳子,很多小事情做起来都会非常轻松,到8 月,你已经彻底了解了单套结在生活中的所有用途。 之前你在电视上在教打绳结,你觉得很没有意思,就没有去学,几年后有一次你在公园里面看到一个童子军在打绳...
Read post

2022-09-04 聊天有神奇的治愈功能

最近情绪有些不好,约王小丹一起去计家墩聊了会天,发现聊天有神奇的功能,能让人觉得很多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多聊聊天挺好的。 highlight 了几个点,记录一下。 少些内耗 你无法解决别人的问题,别人的情绪,只能别人自己解决,实际上,你无法左右别人的问题,你没有那么重要。 忘记别人在为你付出,让你感到愧疚这件事情。别人做这件事,大概率不是因为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需求点,别人也是在满足自己的点。你觉得你现在没有为他人做什么,也没有关系啊,也许以后有机会呢。多些感恩,少些愧疚。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万能公式:又怎样呢?如果情绪起不来,那么把一切丢在一边,休息一下又怎样呢?往往什么都不会改变。 4 . 没有最好的选择,当不知道如何选的时候,随便选一个也是好的,关键是接受自己的选择,把自己的选择看做是最好的选择。人生中的很多选择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了选择之后,为之付出了什么。 从容一些 从容是一种状态,做事慢一点,不要着急,着急是要去哪里呢?建立内在秩序(动态平衡的状态),先思考,行动可以慢两拍 小胜利很重要,是持续的正向反馈,胜利感的激励比金钱、物质更加激动人...
Read post

夜读 Day2 非暴力沟通

读完了一遍。 因为感觉自己沟通上有些问题,常常自以为了解别人的需求,或者为对方考虑,但实际上我只是为了推行我的想法,而让别人来配合,又害怕别人不配合,所以表现任性或强硬。虽然最终大家配合我了,但也觉得被动的方式自己很累,也并不利于一段关系,对事情本身也未必是件好事。所以找了《非暴力沟通》来看看,有没有方法可以借鉴。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通过观察自己或他人,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找出感受背后的需求。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问,找到真正的问题。 找到问题之后,不是要牺牲自己或是牺牲他人(承认每个人的感受都重要),而是找到能满足各自需求的点。实际上找到真正的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不要害怕直面他人的需求,不要觉得这种沟通方式太浪费时间,沟通好了,真正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能减少更多的摩擦,推进更加顺利。 摘录 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是: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感受(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需要(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期待,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期待) “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是想法,“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是感受。 “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
Read post

夜读 Day1 非暴力沟通 P140-173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能用新的眼光看世界,然后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倾听 当倾诉者是我们喜爱的朋友或家人时,在我们有掌控感时,更容易去倾听他人。但当我们害怕局面失去控制时,感受到压力时,我们更容易假装强硬,不愿意专注倾听,去思考对方话语背后的需求。而这种情况下,往往更需要倾听。 专注倾听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我在聊天时,习惯于立即回复,不会刻意去思考说话人背后的诉求。有时候回复可以慢一点,停一下。 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沟通的核心就是要搞清楚需求是什么,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常常以为我们要 A,最后很有可能 A 只是表面,重点是 B,所以才需要沟通。 没有”我应该“,没有”我必须“ ”我应该“ 和”我必须“是我们痛苦的一大根源,当我们被 push 去做一件事情,当我们被要求顺从的时候,就想本能反抗,我应该喜欢读书,我应该每天晚上高质量陪娃,我应该热爱工作,我应该整理。我必须学好英...
Read post

2022-05-08 兹山渔谱

把「兹山鱼谱」看完了,感触挺深的,但好多问题我看了也想不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所谓的「大事」吗?写几百本像真理一样的书和写一本「鱼谱」代表了怎样的两种态度呢? 丁若铨老师对昌大说: 昌大啊,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也不是坏事,但是即使被泥垢污秽沾染,也选择活的像兹山一样,荒凉黯然却生机勃勃自由惬意,也未尝不是有意义的事啊。 但是,怎样才能有自由惬意的状态?这个状态一定是不努力不争取什么都不要吧?如果只想着我想要自由惬意,到头来会不会也无法自由惬意呢?所以这句话是不是说给特别努力但也许钻到一个牛角尖里面出不来的人,而不是讲给本身就不努力不争取的人听的呢? 人怎么才能到丁若铨老师这样通透的状态呢?他也是经历了好多才到达这样通透的状态的吧。电影里面昌大非要去当官,去学以致用,如果不是他自己去走一遭,他真的能真切的体会到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吗? 丁若铨老师没有想着要一下子改变世界,也没有抱怨,而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本鱼谱,他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吧,他也不仅仅是为了找些事情来做吧?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回归事物本来的样子,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到底...
Read post

2022-05-11 为什么需要管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管理?是不是一件事情并不是那么有趣,参与者并不为此感到兴奋,所以需要有人负责画大饼、管理、外部激励。 如果一件事情足够有趣,而参与者是自愿加入,也有自愿退出的自由,那么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不是就不是管理,而是制度,大家在制度内合作,但不需要有人管理你的工作,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 以前公司或者组织存在的价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么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你对一个主题感兴趣,然后你加入这个组织,因为你想要思想的碰撞,你想要合作完成一件事情。那么这种时候,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强的管理。管理者也不是那样一个需要去PUA别人,或者总得想着如何激发别人积极性的人。因为大家都有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 不知道是否太过理想化,也许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必然会很幸福。毕竟,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不想没有价值的工作。工作必然是实现自身极好的方式。 ...
Read post

powerful person vs Strong person

Power refers to the freedom persons have within limits, strength to the freedom persons have with limits. Power 是人们在限制中所具有的自由,而Strength指的是伴随着限制的自由 Power承认限制的存在,不会试图突破它,而Strength承认限制的存在,承认存在边界,但无限游戏就是和边界玩游戏,一个资源不够,就想办法用其他资源来弥补,不会因为限制的存在,而停止自己想做的事情。 力量是具有悖论性的,我有力量并不是因为我能通过与他人竞争的结果去强迫他人做我想做的事,而是由于我能允许他们在我与他们竞争的过程中做他们想做的事。 We need a term that will stand in contrast to “power” as it acquires its meaning in finite play. Let us say that where the finite player plays to be powerful *the infinite pla...
Read post

2022-04-22 怎么找到「自己的巧克力冰激凌」,我听到过最好的回答

Q:怎么找到自己的巧克力冰淇淋?寻求了多年而不得 A: 这个是很普遍的问题,其实就是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的,就是现在大家讲的空心人,一直都是乖孩子,听从父母,然后听从老师。一路考下来,到了最后考完了之后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但你现在不可能时光倒流回到小的时候,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跟你说,你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为什么东西付出过很多。 因为就还是黑格尔那句话,劳动创造人,就是人是在做功中自我创造的,是在劳动自我创造的,如果你没有大量的做功的话,你就看不到清晰的自我,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 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你跟什么东西有没有过过命的交情,有这种交情的东西才会变成你一生的挚爱,这种东西就会成为你的巧克力冰淇淋。 有的时候不是说先去找一个东西,然后再去投入一切,而是把你当下在做的事情,比如你是老师,我觉得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教书,这个里面有太多的内容,太丰富了,所以你可以尝试一下全情投入,好好地研究一下怎么样好好的教书,不知道教哪一科,好好研究一下你要教的科目。这个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 巧克力冰激凌的来源 《别闹了费曼先生》 盛情难承 康奈尔大学什么系都有,但我兴...
Read post

D22 记一次重新使用Anki的体验

@2022-03-25 读了一篇SuperMemo的文章,介绍了用卡片记忆法的一些注意点。 1. 不要学你不理解的东西,就像你不会说德语还去啃一本德语历史书,就算你背下来了,也不懂历史 这个建议非常 Counterintuitive,虽然非常不认同,但是脑子中总是有个声音在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背着背着会理解的,我的理解力怎么这么差呀。实际上,看不懂,也有很大概率是材料的问题,目前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材料本身质量就很差,与其非常痛苦的在那学,不如换个适合自己的材料,从浅入深比较好呀!关键是,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排除过程痛苦不讲,这些信息也是negligible , 微不足道,很难用起来的,投资回报率太低! 2. 先学再记,先学,有一个整体图景,然后再记忆。 哇!这个很给力,我总想着先摘到anki里面然后再慢慢记,由局部理解到整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不管怎么样,还是先要达成一部分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是最需要集中记忆力的,刷卡是记忆和发酵,但不能把第一次理解都直接放在刷Anki的时候。 3. 建立在基础之上 不是了解全部细节之后,再去记忆,实际上,可以先有一块局部的图片,简...
Read post

D20 小怪兽的故事

@2022-03-21 任何任务,都不是一开始就容易的。任何事物不熟悉的时候看起来都有点可怕。但是它就像一个小怪兽,在它还只有一点点可怕的时候,你不害怕它,鼓起勇气迎上去,每天陪它玩一会儿,熟悉之后,它就被你驯服了,今后越来越强大的它会变成你的朋友,你可以骑在巨大的毛怪身上,它的力量会帮你实现很多愿望。 但是如果在它还小的时候,你一味躲避这个小毛怪,它在孤独中越长越大,对你越来越不友善,最后可能会变成你的敌人,处处跟你作对,甚至一口吃了你。 ...
Read post

D19 模仿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吗?什么是模仿?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我就是凑个热闹,有很多看不太懂,但是里面讲到一个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是我们由遗传赋予的超越了本能反应的重要能力,觉得是个以前自己没有发现的概念。摘录了两段话: 智力不是文化进化的向导而是它的产物,它主要是以模仿而不是见识和理性为基础。我们说过,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漫长的本能发展过程所提供的主要好处之一。大概人类个体由遗传赋予的超越了本能反应的最重要能力,就是他能够主要通过模仿式的学习掌握各种技巧。根据这个观点,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应当避免那种从我所谓“致命的自负”中产生出的观念:即掌握各种技巧的能力是从理性中产生的。 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生活在市场经济边缘的人们尽管已从参与市场经济中获益(例如通过接受更先进的医疗、各种更有用的信息及先进的经济制度和行为方 式),但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经济的传统、道德和习惯。例如,他们仍然有可能实践着市场经济以外的的生育习惯,如财富稍有增加,穷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生育一些后代,至少足够供其养老。这些旧习惯正逐渐地,在一些地方甚至是迅速地消失,这些边缘群体,特别是最靠近中心的群体,正...
Read post

D18 拥抱惊奇的一次体验

今天放半天假,朋友说,不如我们去唱歌吧,我陪你唱歌(我唱歌比较烂),而又想和另外一个朋友读书,好久没读了。而这两个朋友之间彼此不认识,然后我说,不如就一起读书好了。起初觉得会不会尴尬呀,到时候不知道讲什么怎么办呢?结果聊得还挺开心的,而且也并没有提前准备。 哈哈哈哈哈,我这是又水了一篇吗?new start~ ...
Read post

##100Days-17记一段Savage对《星际穿越》的感慨 vs 我的感慨 2022-03-03

From Savage 黑人科学家和曼博士形成一对对比关系。黑人物理学家一上天就承认自己胆子小,很害怕,跟库珀说觉得茫茫宇宙间,阻隔死亡的就这几毫米厚的金属板。但是在队友去了距离黑洞很近从而时间流逝很快的星球且通信切段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漂泊在宇宙空间里独自面对死亡威胁,度过了23年毫无盼头的绝对的孤独却没有崩溃,而是一直在做自己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就是告诉库珀如何去黑洞里取数据。这需要多大的坚毅和勇气。相比之下马特达蒙演的“我们中最优秀最有勇气,人类的优秀代表Mann博士”,谋杀男主的时候说自己在寒冷星球上独自度过了10年,是没人经历过的巨大的考验“如果你没有经历我这样的考验,就不要审判我。” 垂死的库珀大骂他“你个懦夫!” 一个人到底是什么品质,勇敢还是怯懦,恐怕没有人知道,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问题,能坦率承认并直面自己的畏惧和脆弱的黑人科学家其实比优秀人类曼博士更勇敢。 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做出怎样的成就,只有尝试,经历考验才知道。不要对自己或者别人轻易下判断。一个人是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想改变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rage, rage again...
Read post

#100Days-16 攀爬太多的体式难度,心就不稳了

我的瑜伽老师Iceason老师说,在阿汤的练习中,老师是根据学生情况来教体式的,等他觉得你身体准备好了,才会让你练下一个体式。 回想自从去年6月份跟Iceason练习阿汤之后,确实有这种感觉,虽然只有每周上一次晨课,他也从没特意说过让我回去练着重练什么体式,只是上课的一些点拨,非常自然的,我每次自我练习的时候都会有重点突破的体式,虽然每一次练习都是做一套体式,但是总有某一个体式从不会到会,比如一开始倒立曲腿、站立下轮、起轮、穿越,到后面的前滚翻、后滚翻、鹤禅跳。关键是,我从来没刻意去记过体式,甚至现在我还叫不出体式的名字,但是渐渐的我会了好多以前觉得很困难才能学会的体式。以前上流瑜伽的时候,我总是暗暗下决心要把每个体式去好好记清楚,但总也没记住,然后觉得自己特别笨,特别不上进来着。 但是阿汤是一套动作不停的重复、不停的重复,一套动作里面就是好多动作一直重复,而每天的练习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动作慢慢也都记熟了,可以更关注自己的感受,甚至还可以胡思乱想。可能最好不要胡思乱想,但我做不到,那就胡思乱想吧。但尽量往正面的方向想。 我很难形容这种感觉,一方面有一点确定性,觉得真的只要练习就可...
Read post

#100Days-15 MBTI是什么?如何看待性格测试?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个心理测验,来反应人们如何感知世界,以及如何做出决定两方面的心理偏好。是一个美国作家Katharine Cook Briggs 和女儿Isable Briggs Myers共同建造的,主要基于荣格的性格类型,以及经验、传记等内容。 测验一共分4个类别:Extraversion(外向) / Introversion(内向)、Sensing(感知) / Intuition(直觉)、Thinking(思考) / Feeling(情感)、Judging (判断)/ Perceiving(感觉) 4项中的每一项组合,就是一种类型,比如ENFP、INTJ。一共可以有十六型人格。 为什么对性格测验感兴趣呢?实际上,我很明白,并不是做个性格测验,让测验结果来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人就万事大吉了,能找到你喜欢的事情,并立马能够上手去做,那是不可能的。在《成长的边界》这本书中,讲了一些对于性格测试的观点: 伊贝拉对我说,所有的“自我力量发现”之类的咨询建议,都会让人们将自己或他人归类,却没有考虑到我们成长、进化、成功和发现新事物的程...
Read post

#100Days-14 再小的输出也特别幸福啊

昨天突然想搞个翻译小练习(我不会承认,我可能是想逃避总结《掌控习惯》这本书)。其实是特别小的练习,就是摘录我在文章里面觉得比较好的句子,然后尝试自己翻译,然后对比。我记得在《富兰克林自传》里面也有类似的方法。只不过他比较高级,是把诗歌写成散文,然后再把散文写成诗歌,再和原先的诗歌来比较,太牛了。我只希望我别每次想表达的时候说不出话来就行了。 今天还看了篇文章万字专访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将成为主流和最安全的基础 里面有几个点觉得讲得挺好,可以记录一下。 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 Vitalk说,去中心化这个东西,你平时觉得没啥,但是当你需要的时候他的重要性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去中心化的优势在于他是构建在一个平台和一个生态系统上的,那些你试图在这个生态系统上构建的一切或一群人的利益不会因为一些团体、或者因为某些人的懒惰停止维护而遭到破坏。 所以去中心化的一个优势是因为他是长期稳定的,不会因为一些系统的激烈措施而让你的系统功亏一篑,比如很多人围绕Twitter或Facebook的API构建了整个业务,结果这些公司突然决定将API关闭。而一个长期稳定的系统,让人更愿意...
Read post

#100Days-13 一个星期不去想未来实验@2022-02-22

鉴于我经常陷入周期性焦虑,忧愁未来而丧失行动能力,阶段性情绪爆发,陷入自我怀疑,然后容易对我朋友发起文字攻击(各种自说自话)。 曾经有过多味药方,比如「自发秩序」:相信自己是一个生态系统,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像是乔布斯说的「connection dots」,在他们连起来产生影响之前,我们不知道到底哪个dot会起到重要作用。「自发秩序」这味药管用了一段时间,至少让我从非想要给自己制定一个OKR,制定一个目标里面走出来,也从非要强迫自己去学自己不感兴趣,但看似应该学的东西里面走出来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自发秩序」也不灵了,为什么呢?因为好嘛,说了跟随自己的内心来,但是我的内心是啥呢?跟随自己的内心之后,该有的问题还是存在,工作还是无法那么投入咋办呢?我有能力做我喜欢的事情吗?然后又来一波。然后这次的解药叫做「慢慢来」,「不要过早优化」。朋友说:你的一切问题听起来,就是一句话,要慢慢来。 好的啊,我急了我就告诉自己慢慢来,接受自己有时候必须去做一些事情,留一些给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事情就好了。但是,突然这一切又不灵了,为啥呢?因为过年的时候各种跑亲戚,也趁机看...
Read post

#100Days-12 为什么一定要养成习惯?@2022-02-21

感觉很有意思,在我读《Atomic Habits》这本书的时候,我发起了Listed的100天写作挑战,我甚至不知道我发起挑战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这没什么,我只是希望培养自己有输入必有输出的习惯。毕竟,如果不是为了输出,我们输入的意义是什么呢? 2021年7月9日,也就是大概7个月多前,一个朋友跟我说,你来规律的写文章吧,我当时已经喜欢发一小段,一小段的总结,听了之后内心蠢蠢欲动,但又非常害怕,大概是从来没有什么坚持做,并做好一件事情的经验吧,很害怕因为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把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一件自己讨厌的事情。但... 又不想直接放弃。所以想了一个拖延的方案,我当时正对瑜伽非常着迷,但没有办法做到每天练习,我想先用瑜伽来验证一下,我是不是可以真的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我对朋友说:那不如我先坚持一个月的瑜伽,如果我能做到一个月练25天的话,我就开始写文章! 于是就很突然的开启了自己的25天瑜伽挑战,头10天,我甚至没有记录,也没有和我朋友再提起我在进行这个挑战,这就像是一个自己和自己的游戏,第10天的时候,我用小红书记录了一下,然后顺利完成了25天挑战(但是我果然还是超级怕...
Read post

2022-02-17 To the treetop,see the WHOLE DAMN world!

想说的就只有这一句! To the treetop,see the WHOLE DAMN world! ...
Read post

#100Days-10 如何让你的习惯更加attractive@2022-02-11

今天有点困,但还是决定写一丢丢,还好早上有时间看了一会书。大概阅读真的就像肌肉的训练一样吧,只要去做,就会变得更强壮。今天部门有个分享,关于「以太网链路聚合」、「堆叠」、双向检测「BDF」,之前没怎么了解过,但是材料的推理过程还是能梳理出来,听完之后立马总结。最近总是想到一句话,输入的目标就是输出,如果我没有自己输出一遍的话,大概下次看见的时候,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吧。 昨天学的让the cues of bad habits invisible里面推荐了一个方法,如果你想专心工作,就把手机放到远离自己的地方,然后开始专注的工作。之前我习惯用手机当番茄钟,但是发现还是会忍不住去打开手机,或者往下滑看有没有消息。今天决定尝试一下新方法,所以把手机关机了,然后在电脑上下了一个番茄钟的APP,叫Flow,免费版的,极简,超级好用。 工作25分钟,冥想或者打开手机看一下有没有人找我。然后继续25分钟。。循环。感觉打开手机的时候,好像总在暗暗期待有人找我来着,但是打开手机之后发现也没啥人找我,有点小失望,但是也觉得挺好的。实际上,我专注看了一个内容之后,就是比聊天要开心的。不如就每天认认真真干活...
Read post

#100Days-9 环境才是养成习惯的利器,核心原理是Make the cues of your good habits obvious and the cues of your bad habits invisible.

习惯的特点 习惯有两个特点 unconsciously,是无意识的行为,是自动执行的,也就是没过脑子就做了。 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某种程度上能够让我们获得好处。不一样的是,好习惯,在当下和长远都有益; 坏习惯在当下满足我们,在长远有坏处。 第一个特点,无意识的行为,自动执行,有一个好处是不用耗脑力,可以专注去做别的事情,但是这也有个问题,因为自动执行,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提升它。 第一步先让自己的习惯变得有意识 所以改变习惯的第一步,应该是去关注到自己的习惯。有两个方法可以让你关注到自己的习惯。 pointing and calling,比如出门的时候,说出声音来,我要戴上钥匙、证件、纸巾、充电宝等等,让这种口语化的方法拉回自己的意识。 habit scorecards,列出自己当前的习惯,并进行标记,用”-“标记要改掉的坏习惯,”+“标记好习惯,”=“表示中性的习惯。 列出habit scorecards并进行分析后,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要养成什么好习惯,要去掉什么坏习惯。然后就是要想办法改变习惯了。 改变环境才能彻底改变习惯 改变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环境让好习...
Read post

#100Days-8 创业 vs 做买卖,月度复盘 vs 每月给你写封信 ,每日反省 vs 和你分享每日的陪娃时光 | 不同命名方式带来的有趣差异@2022-02-09

今天想要分享一个观察到的特别好玩的观点,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命名方式,给我们大脑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创业 vs 做买卖 起因是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有个师弟创业了,正在劝退。我问为什么?朋友说挂掉的概率比较大。沉默了一阵,突然说:创业这个词比较丧,容易挂。我问那该用什么词代替?朋友说:做买卖,我觉得现在凡事要从小做起,口号喊得大的都死得快。 哈哈,听到「做买卖」这个词,我第一反应是好玩,然后就是觉得一阵轻松,完全没有「创业」这个词仿佛自身就带着的那种艰苦卓绝,一腔孤勇的感觉。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创业,但是我想如果一个正在创业的人,如果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事业,会相对轻松一点吗?也许他还是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一码归一码,干事业能赚到钱也很重要,赚到钱才能让游戏继续下去。所以感觉「做买卖」这个词很有意思。 月度复盘 vs 每月给你写封信 然后今天上班路上看《自我技术》的时候,里面有讲到自我训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笔记本,还有一种是通信。通信就是写信,这里的例子就很有意思了,说是塞涅卡(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退休之后一直在给一个后辈写信,书里面列举了很多给他人写信的好处: 在...
Read post

#100Days-7 为什么大脑会养成习惯?

大脑养成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behaviors followed by satisfying consequences tend to be repeated and those that produce unpleasant consequences are less likely to be repeated 案例:把猫关进一个有机关的笼子里,每次按到开关的时候,就能弹到一个充满食物的地方,猫一开始花了160s找到开关,接着是30s,90s,60s,到最后8次,基本都在10s以内,说明他已经知道这个按钮可以带来奖赏(食物),所以他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做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重复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会带给我们令人满足的结果,哪些不能让我们满足的结果,就不太容易被重复。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时候,我们就会尝试,犯错了就继续尝试,但是可能我们一不小心会得到奖励,然后大脑就会立马去思考,我们刚才是做了什么得到了奖励?比如当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发现去跑个步能够让你放松。当你下班回来很累的时候,发现玩会游戏很放松。然后大脑就会记住这些奖励,然后强化这些有奖励的行为。...
Read post

#100Days-6 改变习惯之前先改变身份@2022-02-08

我们改变习惯失败的原因 我们尝试改变的东西不对 我们尝试改变的方式不对 先来说说尝试改变的东西不对是什么意思 改变的层级有三层: 改变结果(outcomes):你得到什么 改变过程(processes):你做了什么 改变身份(Identity):你相信什么 当我们要创造一个系统去改变习惯的时候,这三层都需要起作用,关键是这个起作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outcomes → processes → Identity ,从关注自己要获得什么来看自己需要培养什么习惯。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是这样的:Identity → processes → outcomes,根据我们的身份来看我们想培养什么习惯。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一个人戒烟,有人会说,我正在戒烟,而有人会说我不抽烟,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前者的身份还是抽烟的人,只不过是在戒烟,另一个人的身份已经变成不抽烟的人了。前者只改变了行为,后者改变了身份。 关键先要改变的不是结果和过程,真正要先改变的是身份 和自己身份不一致的行为很难持续。我想要成为什么人,和我就是什么人,这...
Read post

100Days-4 有限与无限游戏讨论@2022-02-05

Savage老师发了一个状态,我觉着和有限与无限游戏很搭边,苦于无法输出,就尝试总结讨论了一下 以下是问题: 不知道该如何为人的一些现象命名,自我中心?暴政?简单粗暴?还是不成熟? 只有我认为好的,才是好。除了我认为好的,别的什么好,就是再好那都是不值一提的。 只有我受到伤害,才是真的疼,至于我伤害别人,别人怎么会疼呢?所以我怎么可能会伤害别人? 我做的事情,我说的话,都是出于好意,代表着最高的,绝对的,最纯粹的爱和正义。所以凡是反对意见,凡是不符合我的想法,不符合我感受到的那条标准,那都是不正义的,甚至是邪恶的。 代表着黑暗的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物种,只要被划入那个阵营,那么说什么,做什么,都只能是错的。什么?那个阵营的“非人”也可能出于爱?那个“非人”也可能是对的?不可能的啊 我的答复 1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目的是终结游戏并取胜。因为要判断什么情况是赢,所以在他们眼里有一些片面的,单薄的评判标准。凡是没有能在他们的游戏里赢的,都是弱者,不值一提。 有限游戏要的是赢,是赢之后能够得到的头衔,也许这个头衔是权威,所以他们并...
Read post